返回

大唐咸鱼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2章 谁参与了走私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虽要从高句丽入手,但在长安的调查也不能少。

    毕竟这么大批量的兵器从大唐长安走私前往高句丽,长安城上下竟每一个人发现,这已经很说明问题。

    在返回长安的路上,李恪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世民知不知道这件事。

    “若是有这等事,陛下该当调动千牛卫才是。”

    “但今日却并没有千牛卫调动的指令,想来陛下应当是不知的。”

    崔促身为千牛卫的统领之一,对千牛卫的调动必然是知道的。

    从他的话里不难听出李世民对这件事好像也是不知情。

    可偌大的长安,谁人能瞒着李世民走私数量如此之大的兵器到高句丽呢?

    李恪目光一闪,想到了一人。

    “谁?”

    韦名美雪不由问到。

    “长安城中能做件事而不被李世民发现的,只有两人。”

    “一个是杜如晦,但他没有这么做的必要。”

    杜如晦虽对大唐不一定完全忠心,但就目前而言,他所做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调查当年李恪生母之死的真相。

    而向高句丽走私这件事,对他要达到的目的显然没什么实质上的帮助。

    毕竟李恪与高句丽已经达成同盟关系,他没必要再横插一脚,打乱李恪的布局。

    “另外一个是谁?”

    崔促和韦名美雪都是很好奇的问到。

    “李靖。”

    杜如晦有兵部掩护,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的办到这件事而不被李世民发觉。

    而李靖则是有长安卫军做掩护,通过日常的训练,演习等等一系列活动,他也能轻而易举的办到这件事,只要他与兵工厂事先沟通好。

    所以除开杜如晦,唯一值得怀疑的就是李靖。

    并且李靖的可能性较之杜如晦更大。

    深夜打开城门放行走私队伍离开,说明走私团队与长安守卫大有关系。

    而李靖身为长安守备,如果说这件事他不知道,那恐怕天下谁也不会相信。

    所以李靖是最大的嫌疑人。

    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李靖的动机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参与这样的走私活动?

    缺钱?

    显然不是。

    李靖出身陇西李氏,而且如今的李靖还是卫国公,朝廷一品大将军,若是他缺钱,只怕是个人都不会信。

    而且李家多半掺杂在当初的李泰七个州的封地之中,这些年中饱私囊必然赚了不少钱。

    若是稍微做一下统计,估计整个李家应该是除了七州掌控者李恪最有钱的所在。

    所以李靖不会因为钱而这么做。

    那他的动机是什么?

    “前几日你说这个走私活动会影响你和大相的盟友关系,会不会是李靖想通过这种走私取代你和大相的盟友关系?”

    韦名美雪的一句话提醒了李恪。

    走私的目的不是为了钱,那就是为了权。

    要知道,李靖虽是大将军,但他所肩负的乃是整个李家的命运。

    在这个基础上,李靖的很多行动都会受到限制,显得无奈。

    比如当初的西市街刺杀案,那人命他将李愔引出城去,比如李恪出使扶桑,李承乾又命他跟踪李恪,以求寻得益阳王。

    从这些事不难看出,虽然李靖看上去很潇洒,但实际上他的无奈较之普通人更甚。

    另外,李靖是李承乾门下。

    当初李恪从辽东归来,李承乾可是当着李靖的面告诉了李恪,李靖是他门下。

    而从出使扶桑这件事也不难看出,李靖的确是李承乾门下,所以才会在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间左右为难,不得不选择默不作声。

    这时,李恪将脑海中的线索汇拢,稍微一整理,顿觉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我们出使完扶桑回来,李承乾曾在城门口迎接我,质问我益阳王的下落。”

    “我想,那应该是他给我下的最后通牒。”

    李恪此时想起,忽的觉得当时李承乾的表现很是反常。

    “如何反常?”

    韦名美雪问到。

    “李承乾不是第一次询问益阳王的下落,他应该知道我不会把益阳王交给他。”

    “但他却用告诉老李头我在暗中做的事来威胁我。”

    “你们想,李承乾在长安城中,虽有李靖这个帮手,但李靖毕竟是大将军,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在这种时候,李承乾应该更需要我这个盟友才对。”

    “可是他却选择了与我决裂,彻底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为什么?”

    李恪微微皱眉,最后一句“为什么”既像是在问崔促和韦名美雪,又像是在问他自己。

    崔促和韦名美雪闻言也都是皱眉表示不解。

    “因为他不再需要我这个盟友。”

    “他已经有了更强有力的盟友。”

    “而这个盟友,很有可能就是高句丽。”

    与李泰一样的情况。

    当时的李泰在长安城中虽然有益阳王为盟,但益阳王毕竟是皇室中人,手中又握有七州,行为举动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帮李泰达成一些他想要办到的事。

    所以他才会通过益阳王与高句丽走私,一方面与高句丽沟通好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泰在高句丽的经营并非没有效果,只是没有触及到权力的核心,而且李泰也并未对泉盖苏文这个人感到敬畏,毕竟他是真的不懂泉盖苏文为何要与他走私。

    所以导致李泰棋差一招,最终不得不选择刺杀李恪,逼迫李恪就范。

    但李承乾不一样。

    他是大唐太子,未来的储君。

    如果他与高句丽暗中接触,达成协议,那他和高句丽的这份协议将比李泰通过走私来贿赂高句丽朝廷来得稳当得多。

    正如李恪与高句丽暗中保持走私协议一般,这种协议是相互的,李恪可以通过这种协议获取高句丽的支持,而高句丽也能通过这种协议来遥控李恪,让李恪完成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把李恪换成李承乾,大唐的储君,这份协议对高句丽岂非更有诱惑力?而高句丽岂非更愿意与李承乾合作?

    所以,李恪出使扶桑归来,李承乾在城门口迎接,实际上就是李承乾给李恪下的最后通牒。

    倘若那时候李恪将益阳王交给他,他或许会考虑继续和李恪保持盟友关系。

    但如果李恪没有,那他便会彻底下定决心与高句丽合作,以此来换取自己东宫之位继续得以保持。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