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咸鱼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7章 真相之外的真相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最后与杜如晦说了什么,李恪已然不知。

    当他走出御书房,走出皇城,抬头仰望着灿烂的天空。

    这一刻,天空是蓝色的,飞鸟是愉悦的,世间一切都是美好的。

    活着,才有资格拥有希望啊!

    李恪一度以为自己很有可能走不出这皇城,至少不可能全身而退,因为今天的场面实在是太吓人了。

    但杜如晦来得太及时了。

    这让李恪一下子矛盾起来,杜如晦今日进宫,看上去只是随随便便便说了两句话,但实际上,正是因为他的这两句话,才让局势顷刻扭转。

    而李恪也正是因为杜如晦的话扭转了局势,这才能够顺势而为,将李承乾踩下去。

    可是李恪真的很矛盾,因为他心里的想法与现实发生了剧烈冲突!

    李义府在城门口等候,见得李恪出来,急急迎了上来,他的脸上满是焦急和担忧,尽管李恪已经出来了。

    “殿下......”

    “回去再说。”

    李恪登上马车,再度看了一眼皇城。

    偌大的皇城此刻便好似一个巨大的无底洞,正吸引着每一个人的心神,令人不由自主坠入其中,任其吞噬,近而被腐化,成为一滩绿色的液体,直让人作呕。

    李恪暗自在心中发誓,这辈子都不要在这种地方度过余生。

    回到王府时,楚娘,韦名美嘉,韦名美雪都不在,只有李愔听说了消息,一早便从他自己的王府赶了过来。

    和他一起的,还有刘弘基与柴令武。

    三人见得李恪安然回来,皆是松了一口气。

    但李愔脸上的忧色却始终未曾消散,脸色仍是有些苍白,毕竟他和李恪可是亲兄弟,一旦李恪出了事,他肯定也是难逃一死。

    李恪朝他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抹歉意,而后看向刘弘基。

    “夔国公。”

    李恪此时才发现,自己的手心里全是汗。

    直到此时此刻,他才发觉今日之事到底有多么危险。

    “说说吧。”

    刘弘基眉间拧成一个“川”字,语气格外的凝重。

    今日之事,他虽未曾参与,但是从得到的消息来看,李恪能够全身而退,已然是最好的结局。

    这对他而言,乃是万幸。

    所以此刻他没有再对李恪有过多的要求,只希望李恪能够将整件事说一说,让大家都分析分析,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李恪却摇头。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再说。”

    他等的是楚娘和杨顺德,以及韦名美嘉,韦名美雪。

    还有一个人,李恪不敢肯定他会不会来,但李恪心底里觉得,他应该会来。

    众人在正厅坐下,一时沉默,气氛十分凝重。

    直到半个时辰后,楚娘,杨顺德率先从府门进来,接着便是韦名美雪与韦名美嘉。

    所有人进来后,清一色的面带忧色的看着李恪。

    显而易见的是,李恪此时已经成为这群人的主心骨。

    过了一阵,府门前还是没有动静。

    李恪心中微叹,正准备起身的时候,府门前却闪过一个身影。

    接着,李重义走了进来。

    李恪看着李重义,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笑意。

    “你终究还是来了。”

    李恪要等的人,其实就是李重义。

    李重义没有应声,他能来,已经说明了他心中的答案。

    正厅里的椅子坐不下这许多人,李愔又命府中下人从偏厅里搬来数把,所有人这才尽皆落坐。

    而这时,李恪走到正厅外,转过身朝着身后的房顶看去。

    “把他们都赶走吧。”

    屋顶上的那些暗探听得李恪的声音,瞬间一闪而没。

    李恪见状,转过头看向正厅,此时里面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

    “李承乾对我动了杀心。”

    “杜如晦和老李头很有可能是幕后主使。”

    今天的局,并非李承乾构陷李恪这么简单!

    李恪将今日之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长安走私,昨夜山坳,今日御书房御审,李承乾如何构陷,杜如晦如何用几句话扭转局势,以及李世民和李承乾都提及益阳王下落。

    众人闻言,皆是眉头紧皱。

    他们不太明白李恪的意思。

    今天的事的确事李承乾对他动了杀心,但如何能够看出是杜如晦和李世民主使的呢?

    “我虽然算准了杜如晦会来,但我却没算到他居然来得这般凑巧,就在我已经无话可说,甚至是老李头打算废了我的时候。”

    “没人可以把时间掌握得如此精准,除非是早有预谋,正如当初我在高句丽故意设计引导李承乾和老李头相互猜疑。”

    “这是其一。”

    李恪话到这里微微一顿。

    “其二,杜如晦在这件事上太后知后觉,或者说李承乾下手的速度太快。”

    “但显而易见的是,李承乾不可能比杜如晦更加迅捷,就这件事而言。”

    “长安走私乃天大的事,杜如晦虽然说他是打算查清楚之后再上奏,但他明知道我已经掌控了七州,实力仅次于老李头,却一点消息也没透露给我,好像是故意让我自己去调查的一样。”

    “由此导致就在我准备去询问他的时候,皇宫里来了口谕,而且是李延年率领千牛卫前来,我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去询问杜如晦。”

    “所以导致在我进宫之后,面对李承乾的指控,完全处于下风。”

    李恪发觉事情不太对劲乃是最后李承乾还想要强行反驳证明今日之事不是他故意诬陷李恪的时候。

    李承乾最后的反驳不是没有道理,他完全可以是先调查到长安走私,然后再收到李恪的密信,这才去李世民面前指控李恪。

    这个逻辑是合理的。

    但在当时的御书房里,应该只有李恪一人才能肯定李承乾的这个逻辑和现实完全相反的。

    因为昨夜出城,李恪的行踪只有崔促和韦名美雪知道,李承乾怎么可能查得到李恪的行踪?

    他既然查不到李恪的行踪,又为什么会知道李恪昨夜出过城,而且见过那几个走私的黑衣人?

    李承乾既然并不知道李恪是否真的出城,那他又凭什么说自己先查到李恪走私,然后再收到密信?

    所以这个逻辑看上去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却是被人暗中做了手脚。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