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咸鱼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2章 关键人物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当皇帝的,向来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要。

    这几乎是一个通病。

    即便是秦皇汉武,也免不了有这个毛病。

    所以当李承乾避重就轻的只侧重李恪勾结高句丽乃是何等罪行的时候,李世民心里其实是不高兴的。

    刚才李恪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倘若李恪此时得到的一切都是因为高句丽在背后推波助澜所致,那岂非显得李世民愚昧无知,被李恪和高句丽玩弄于股掌之间?

    作为一代雄心壮志的君王,作为一个年纪轻轻便登基为帝戎马半生的君王,李世民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所以当李承乾的话音落下,李世民狠狠的剐了他一眼。

    “父皇......”

    “朕在问李恪,轮得到你说话吗!”

    李世民的眼神极其凌厉,好似下一刻就要洞穿李承乾。

    这让李承乾背心无端冒出一股冷汗。

    李世民转过头,目光如炬,径直落在李恪的脸上。

    “李恪,益阳王到底在何处。”

    “你当真把他藏在了高句丽?”

    李世民也想到了一件事。

    之前他从未想过这件事,可是当李承乾道出李恪有可能把益阳王藏在高句丽后,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件事。

    李恪出使扶桑,导致高句丽与扶桑大打出手,会不会就是李恪的阴谋?

    他想要一个合理的机会,将益阳王带入高句丽。

    因为只有这样,李恪才有可能从扶桑转道高句丽,从而将益阳王神不知鬼不觉的藏在高句丽。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然而李恪摇头。

    “那你告诉朕,他人究竟在何处。”

    李世民压低了嗓音,脸上满是杀意纵横。

    话题最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

    若李恪当真将益阳王藏在了高句丽,那么李恪与高句丽的勾结便彻底坐实,而他出售大唐山地炮给高句丽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若李恪没有将益阳王藏在高句丽,那么李承乾的指控就会变成空穴来风,毫无凭据,之前的一系列人证物证都会随之变得值得怀疑起来,而李恪到底有没有与高句丽勾结,甚至出售大唐山地炮给高句丽便值得商榷了。

    所以整件事的最终关键,居然还是益阳王的行踪。

    这是李恪万万没想到的。

    因为他觉得李承乾更想利用这件事将自己彻底除掉才是,而不是通过这件事逼自己交出益阳王。

    益阳王很重要吗?

    的确很重要。

    可是李承乾精心布置如此之久,竟只是为了弄清楚益阳王的行踪?

    难道说李承乾与益阳王之间当真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思及此,李恪立刻断定李承乾与李泰之间肯定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承乾当初虽然否认,此刻根据眼前的局势,李恪有理由相信李承乾和益阳王之间的秘密就是关于李泰的。

    所以李承乾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搞清楚益阳王的行踪,他害怕自己和李泰私底下谋划的那些被抖露出来。

    因为一旦这件事被泄露,那他的东宫之位便会易主,而且是没有任何人反对的易主,根本不会遇到任何阻碍。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不要把益阳王交出来?

    不可能。

    李恪几乎想都没想就否定了这个念头。

    益阳王乃是他揭开当年真相关键人物,没有了益阳王,当年之事就算被他揭开,也会缺少因为佐证之人而让天下人难以相信。

    他可不想精心谋划了这么久,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所有计划都功亏一篑。

    “回父皇,儿臣不知。”

    仍旧是这八个字。

    李恪现在在进行一场豪赌。

    他不能把益阳王交出来,所以他只能赌,赌李世民不会杀了他。

    而他不交人,那便等同于承认与高句丽勾结,背叛大唐,乃是死罪一条,就算李世民不杀他,李承乾难道不会杀了他以绝后患?

    要知道,这件事既然有韩长穗参与,那么整个大唐朝廷只怕都知道了。

    李世民就算再怎么护短,只怕也很难说服整个朝廷的人除去一个叛徒吧?

    所以这场豪赌,李恪的胜算明显很小。

    “这么说来,你当真将益阳王藏在高句丽了?”

    李世民的声音一下子变得冷淡起来,漠然无情。

    “儿臣没有。”

    李恪没有任何犹疑的回答到。

    御书房随着李恪的声音落下,瞬间陷入沉默当中。

    李承乾沉默那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穷途末路的李恪,此时适当的停止穷追猛打,更能彰显出他乃实事求是,而非公报私仇。

    李世民沉默,则是因为此刻他陷入了矛盾当中。

    他当然知道李恪将益阳王带走了,可是李恪不说,他能怎么办?杀了李恪?那三血杀的下落呢?

    精心布置二十多年得到的信息,难道就这样随着自己一刀砍了李恪而永远的埋葬在黄土之中?

    再者,李恪也是他的儿子啊。

    李世民自来就觉得自己愧对李恪生母,所以对李恪更是关怀备至。

    此番却要自己杀了李恪?他如何下得去手?

    李世民一时间不由在心中自嘲。

    之前他便自我反思过,此时一番自嘲,心中一下子就冒出一个念头,难道真的是自己老了吗?

    李世民自己不知道的是,他真的老了。

    若是放在二十多年前,面对此情此景,他不会有任何犹豫,直接一刀将李恪的脑袋砍了便是。

    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世上一切都好似在他的掌控之中,一统天下,君临四海,雄心壮志,威震八方。

    可时过境迁后,当这些雄心壮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他心中那一抹愧疚也就越发的凸显了出来。

    对李恪的生母,也对李恪。

    岁月不饶人,即便他是李世民。

    于是,转过头,看着地上仍旧跪着的,死活不开口道出益阳王在哪里的李恪,李世民眼神里不自觉流露出一股深深的无奈,便像是镶嵌进眸子里,无法抹去。

    “父皇,李恪如此狡辩已无太多意义。”

    “还请父皇下旨,严惩不贷!”

    最终,还是由李承乾的“追打”捅破了当下的沉默。

    李世民心神一震,眼中的无奈一闪而没。

    接着,他缓缓抬起头。

    “李恪勾结高句丽,意图谋逆......”

    “着,免去......”

    “启奏陛下,兵部尚书杜如晦求见。”

    就在李世民即将对李恪宣判的时候,王公公的声音却从殿外窜了进来。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