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咸鱼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4章 走私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最终李世民没有追问下去,无论是关于益阳王的下落还是关于李恪和益阳王到底交谈了什么。

    问题持续到这里,已然没有继续追问的必要。

    李世民看着李恪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由在心中反问自己,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吗?

    没人会想到李世民居然也会有反思自己的一天。

    这很难得。

    这让连陪伴他几十年的王公公感到了震惊。

    因为王公公从未见过李世民如此这般。

    以前,李世民至多是思考一下自己的手段有没有太过,可是他现在反思的却是自己整个人生。

    如此,御书房里的气氛霎时间变得很渗人。

    王公公伺候了李世民几十年,但是在这时候却找不到何时的言词来安慰李世民,甚至找不到借口开口说话。

    他心中想,如果自己开口安慰,会不会打破李世民此时此刻的心境?

    可如果不开口安慰,那李世民会不会沉浸在对自己的反思中而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决断?

    因为他也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此时此刻,他也很茫然。

    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李世民对李恪至始至终都心存歉意。

    也正是因为这种歉意,导致了今天他们一番谈话后,李世民开始反思自己。

    也不知过了多久。

    当李世民再度抬头去仰望偌大的皇宫时,太阳已经倾斜在城外山头,余晖洒落在古朴素意的宫殿上,霎时金碧辉煌。

    ......

    回到王府,李恪刚刚坐下,李愔便来了。

    新式房屋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这种房子不仅在长安大卖,而且在江南道,山南道等地,不少富商也是慕名前来,想要在长安买下这样一栋楼,不惜斥巨资。

    李愔不得不又增加了几个工程,加紧从大唐各地收购原材料。

    当然,新房的畅销也还需要李恪的加大投资,成本费还是要李恪出的。

    这不,他又来催钱了。

    “哥,几个工程同时开工,预备金都用完了啊!”

    “你在干啥呢!”

    李愔心里这个郁闷啊,心说自己好不容易苦苦支撑着几个工程,你这个当掌柜的居然如此怠慢,这不是摆明了坑自己吗?

    他心里想问李恪,合适吗?

    “进来坐。”

    李恪示意他坐下,而后客气的给他了倒了一杯茶。

    “说事儿说事儿,到底咋回事,怎么突然之间......不想赚钱了?”

    “前段时间不还好好的吗?咱们这可是刚刚打响了名头,怎么能冷下来?”

    “李恪啊,这可不好,你这样会严重影响咱们房地产的生意的!”

    李愔接过茶盏,但却没有喝,只一个劲儿的询问李恪投资的问题。

    一旁的王妃见状不由掩嘴偷笑,倒是楚娘,一见李愔如此,一张秀脸立刻冷了下来。

    “咳咳!”

    “李愔,是谁让你这样没大没小的。”

    楚娘的声音刚刚落下,李愔立刻把手里的茶盏放了下来,脑袋低垂,满脸委屈。

    这时,李恪微笑摆手。

    见状,楚娘当即冷哼了一声,退至一旁,王妃上前挽着他,示意他不要生气。

    “幸苦了。”

    李恪举杯,以茶带酒,聊表歉意。

    李愔看了一眼楚娘,这才敢端起茶盏。

    待得喝完,李恪这才起身。

    “李愔,你知道搞投资的人,最忌讳的是什么吗?”

    新式房屋乃是李恪亲自设计投资,他可谓对此道特别有经验。

    李愔摇了摇头,表示不解。

    做监工他在行,但是搞投资,他不行。

    所以他当然不知道搞投资最忌讳的是什么。

    “搞投资最忌讳的便是无法辩清风险。”

    “投资风险如何,能否短时间内回本,又能否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当我无法辨别清楚风险的时候,我自是不敢继续再投资进去。”

    “最近事多,一件接着一件,我虽然很想顾及房地产的工程,但却因为各种事给耽搁了,而且我也无法辨别其中的风险。”

    “对不起,幸苦你了。”

    李恪这是真挚的在道歉。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当甩手掌柜都是不对的。

    这一点,李恪心里清楚。

    李愔听到这话,急忙起身对着李恪躬身见礼。

    “哥,我知道自己着急了。”

    “对不起,以后我会体谅你的。”

    李愔当然明白李恪说的意思。

    最近发生在李恪身上的事的确太多,而且每一件都事关重大。

    所以李恪突然之间慢了下来,其实情有可原。

    “你知道体谅就好。”

    “你都知道殿下最近遇到的都是什么事吗?你还整天催催催。”

    一说到这事,楚娘就来气,忍不住又责备了李愔两句。

    但却被李恪挡了下来。

    “当甩手掌柜本就是我不对。”

    “李愔身为咱们的股东,催我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想必那些已经预购了房子的人也是如此,所以毋须责怪他人。”

    说着,李恪微微抬手,崔促立刻抱来了一大叠银票。

    “这是七百万两银票,你省着点花,因为我也不确定后面会不会继续加大在长安的投资,流动风险很重要。”

    流动风险。

    这是李愔学到的有关搞投资的第二个新词语。

    看着手中的银票,李愔当即高兴了起来,急忙对着李恪一阵躬身谢谢。

    “怎么样?最近一个月又赚了多少?”

    从李恪离开长安出使扶桑到现在,差不多又一个月过去。

    “不多不少,正好两千万两。”

    事实上,还真是如此,真是两千万两。

    “咦?比上个月居然多了这么多!”

    “那是,现在咱们房地产的生意已经快做到高句丽的国内城去了,要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且原材料不容易运输,咱们赚的肯定不止这点!”

    李愔拍着胸脯保证能够赚得更多。

    但李恪关心的却不是这个,他关心的是,李愔是如何将原材料运送到高句丽的国内城去的。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两国边境明明戒严了啊,李愔怎么可能再把新式房屋所需的原材料运到高句丽去?

    难不成走私?

    “走私?”

    “走私是什么?”

    “我不知道。”

    李愔摇了摇头,表示对走私一概不知。

    李恪闻言当即皱眉。

    “你说说那些原材料都是怎么运出去的。”

    这让李恪很是不解,毕竟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和高句丽根本不可能存在贸易上的往来。

    除了走私,还能是什么?

    但大唐的贸易路线,李恪早就烂熟于心,而且对高句丽的走私,他也一直亲自掌握,长安城里怎么会出现第二条跟高句丽走私的路线?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