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咸鱼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一日两召见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三郎君小心,圣人颇为不悦,或将询郎君当时口陈之事。”

    甘露殿外,一名小黄门借着洒扫机会,悄声说道。

    “有劳了。”

    李恪轻声以对,轻振衣袖,微不可察叮当一声,一块拇指大小黄金便掉落在地,他也不驻足回顾,当即离去。

    “父皇,您又找儿臣啊……天都快黑了,儿臣住母亲宫中吗?”

    李恪一脸笑意的躬身行礼,王德的话全然没记住。

    “所有人,都出去。甘露殿五十步内,不得近人。”

    李世民黑着脸下令,顿时甘露殿里所有服侍之人全部退下,殿门也被合上,全凭烛光照亮庞大的宫室。

    “父、父皇,这次可是儿臣占理,是李元昌先挑起事端——”

    “好了恪儿,朕有话问你。”李世民正色相询:

    “李元昌蛊惑太子之事,属实吗?”

    “属实。”

    李恪当即作答。

    “可有凭据?”

    “父皇可连夜搜查汉王府。”

    “东宫呢?”

    李恪没听懂:“什么?”

    李世民刻意看着别的地方,问道:“朕问,要不要搜一搜东宫,李元昌蛊惑太子,东宫或许有证据。”

    “不可。”李恪李恪制止道:“太子者,国之储贰,其势绝不可摧。况且父皇天威远播海内,太子之位,宜尊崇之而不宜卑贱之,倘若父皇搜查东宫,大兄必定心生惶恐,慑于父皇天威,恐会颓唐不振。

    是故,儿臣以为,不宜搜查东宫。”

    李世民静静听完,许久未言,李恪怀疑李世民走什么没听见,喊了一声:

    “父皇?”

    “没事……恪儿既然无意牵扯太子,为何要在承天门前说李元昌蛊惑太子之语。”

    “父皇,儿臣不说,此事便不存在了吗?倘若李元昌日夜出入东宫,蛊惑太子,乃至撺掇太子不轨,那就太晚了。”

    “儿臣于此事,只有公心。”

    倘若李世民搜查东宫,李承乾少不得要变得和历史上一样行事偏僻,最后闹得天怒人怨,李世民怒而废黜,自己也难免牵扯其中。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稳住李承乾的储位。

    作为大唐开国以来,储位得之最易、最正的太子,李承乾还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乖乖做太子,好好学习治国,熬到李世民驾崩接班就是了。

    自己也能舒舒服服做个亲王,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不用担心哪天一杯毒酒,小命归西。

    “恪儿便不担心你大兄因为此事怨恨你吗?”李世民问道,从小经历政治斗争,他已然习惯怀疑一切。

    “父皇看得明白,百官看得明白,儿臣看得明白,大兄聪敏过人,怎会看不明白。”

    李承乾是造反失败了,可他不是傻子。

    在他太子生涯中,监国数次,朝野赞誉,怎么可能是善妒的庸才?

    良久,殿中沉静异常,诡异的气氛让李恪浑身不适。

    “好。”李世民没头没尾的说了个好字。

    听闻此语,李恪刚刚松了口气想溜,却被李世民拍桌子之声吓了一跳。

    看着一脸得意的李恪,李世民习惯性觉得还是敲打一下比较好,免得无事生非。

    “孽障,大庭广众殴打汉王,汝还要不要皇家体面!”一拍木桌,李世民喝斥道。

    “父皇,是李元昌挡了儿臣的路。”

    李恪梗着脖子死不认错,那光天化日耍无赖的态度的更是让李世民气的跳脚。

    “孽障你还有理了!”

    “儿臣就是有理,儿臣受了委屈,入宫寻父皇母妃哭诉,有何不可?”

    何止是有道理,简直是天理。

    “强词夺理。”

    李世民虽然口上依旧不依不饶,但是语气却已软了下来。

    人有远近亲疏之别,李世民与李恪毕竟还是更亲近一些,毕竟疏不间亲,李元昌构陷吴王,蛊惑太子,离间天家,乃是罪在不赦。

    看着英气逼人的李恪,李世民越看越满意,在李恪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模样。

    那个挥斥方遒,纵横天下的天策上将。

    诸侯无异于土鸡瓦狗。

    天下尽在翻覆之间。

    怜爱之色渐渐在眼底浮现,李世民看向李恪的目光愈发柔和。

    如此英武刚强,像朕。

    “恪儿,朕给你派个差事,如何?”

    虽是问话,但李恪从中一点商量的语气都没听出来,只得撇嘴点头道:“一切听父皇安排。”

    “你此前所说派员巡察天下诸道吏治,朕准了。”李世民指着背后高高挂起的舆图,又说:“关内道还缺一员,本来魏征最合适……既然此策是恪儿你的主意,就你去吧。”

    李世民满意的点头。

    恪儿担任此职最为合适,一来亲王之尊,地位尊贵,二来性子刚勇,没有官场习气,定能整肃吏治。

    三来,恪儿乃是朕亲子,正可拱卫李唐江山。

    宗室也可多做些事,免得重蹈隋周覆辙,被外姓人篡夺江山。

    一举三得,再妙不过。

    李世民抚须微笑,然而李恪却惊愕莫名,患得患失,接旨也不是,反驳也不是。

    啊这……怎么又给自己招了这么一个官。

    我今天刚刚惹来魏征弹劾啊,老李你没搞错吧。

    李恪还是没想透彻。

    全天下被魏征怼的最多的人是谁?

    是当今陛下。

    此刻正在御榻上坐着呢。

    外臣被魏征弹劾,李世民任用起来,肯定会再三斟酌,毕竟魏征弹劾臣子从来正直无私。

    但涉及自己儿子……李世民立马和李恪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不过李恪却丝毫不想和李世民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他绞尽脑汁琢磨推脱的理由。

    “儿臣……儿臣威望不足,恐难当大任。”

    赶紧推掉吧,赶紧回安州苟着,远离政治中心,才是保命良策。

    “无妨,有朕在,恪儿想抓谁就抓谁。”李世民毫不在意的挥挥手。

    威望?那是什么东西,朕起兵反隋也才十九岁。

    “这个……儿臣没去过关内道。”

    “说什么胡话,你生在关内,长在关内,说什么没去过关内道?”

    “可、可儿臣没做过……”

    “这是敕命。”李世民双目一瞪。

    好嘛,皇帝敕令一下达,由不得李恪不同意。

    在贞观十一年的长安,李世民的敕令,足以命令每一个人。

    “儿臣谨奉诏。”李恪无奈点头,又问道:“那儿臣所任的官职叫什么啊?”

    “朕没想好,你来想吧。”

    李世民大手一挥,把命名权交给了李恪。

    “那就叫大唐反腐倡廉专项钦命督导组吧!”

    啥??

    “噗——”李世民一口清茶喷出来,满头问号,咳嗽道:“什么破名字,孔颖达怎么教的你,起了这么个怪名字,换一个!”

    李恪撇撇嘴,哼,不识货,这个名字可能让贪官墨吏睡觉都不敢闭眼。

    “那叫采访处置使。”

    “行。”李世民点点头,这才像个正经官名。

    “那儿臣告退了?”

    “去吧,别让你母亲担心了,快去吧。”

    想到杨妃,李世民不禁脸色一苦,李恪李愔兄弟俩每当犯错,杨妃都会打着送羹汤的名义来求情,似乎是和皇后学的。

    皇后在时,也常常亲手调制羹汤。

    可是,杨妃学的显然不到家,没有皇后的厨艺,便不要亲自下厨。怎么做都不会难喝的红豆银耳羹,硬是在杨妃手里甜的发腻,每次喝完李世民都要牛饮一升又苦又涩的清茶,方能缓过劲。

    久而久之,老李反而喜欢上饮茶。

    “儿臣知道了。”

    李恪背着手出了甘露殿,没走多远,就遇到了生母杨妃。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