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普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6章 小先生 (二合一章)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阿弥陀佛,这位檀越,可是来此上香”

    那寺庙中,有一中年和尚,看到进来的矮瘦少年,竟颇有些意外之喜。

    也不知道是多久没有香客上门了。

    “大师,小子有礼,小子是来请大师为我剃度的。”

    洪辟一张口,却令和尚露出错愕之色。

    这年头,天下的佛寺禅刹,都已经生了尘,上香的信众都没几个了,竟还有人想剃度出家

    要知道,如今可不是前进。

    大乾朝廷虽不禁佛门,只是因为佛门虽然没有了多少威胁,但也尚有不少遗老遗少,且佛门法思毕竟曾广布天下,影响极大。

    若是赶尽杀绝,付出与回报相差太大,不欲浪费时间精力罢了。

    但在明里暗里,都是在打压佛门的。

    当了和尚,不说处处受人白眼,

    “小檀越,这剃度出家,可非儿戏,如今天下佛刹,尽皆蒙尘,佛法难传,便是我等出家之人,能有个温饱,都是难能,”

    那中年和尚神情有些古怪,既像惊喜不信,又像小心试探“若是小檀越是有些困难,在鄙寺稍住几日,寺中虽度日艰难,倒还能让小檀越吃上几天素饭,”

    “久了鄙寺也是无能为力,出家为僧,又有种种戒律,温饱无依,倒还不如俗世中自在。”

    他以为洪辟是家中穷困,衣食不济,就想要出家,混口饱饭。

    这也是常见之事。

    如今世道,可不像那些高官权贵歌颂的那般太平盛世,到处是离乱之人。

    天下间的佛寺禅刹,还能有和尚,也大多是那些活不下去的贫苦之人因为此种念头,才剃度出家。

    和尚还真怕洪辟也是这般人。

    言语间还断绝了对方想要混个长期饭票的念头。

    不是他小气吝啬,实在是寺中也不富裕。

    却没想到,洪辟闻言 竟露出恍然之色 认真地点头“也对 既然如此 那小子便不出家了。”

    “”

    中年和尚脸皮抽动。

    你这不按套路来啊。

    不是应该我先矜持一番 你再三叩请,我再三推辞,你再再三叩请,我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吗

    现在当和尚的人不多了 又没有香客,只能自食其力 寺中能多一个人 便能多一个劳力啊

    “那个其实鄙寺虽不富裕,却也还不是那般困难 多养一两人还是可以的”

    中年和尚还想挽救一下,不过他还想给自己留点矜持。

    洪辟果断挥手 义正辞严道“大师不必说了,小子已经明白了,大师慈悲 小子却不能不识好歹,令大师难做。”

    “”

    不难做我真的不难做啊

    你再求我啊 求我啊再求我就答应了啊

    中年和尚心中不断呐喊,表面上的矜持都快维持不住了,笑容都变得僵硬。

    洪辟似乎没有看到他脸上古怪僵硬的表情,诚恳地道

    “大师啊,小子虽然不能在贵寺出家,以免连累大师,可是实在心幕佛法,既然不能在寺中日日诵经拜佛,便只能另想他法,”

    “小子听闻,佛家之中,有驮都僧人,居无定所,苦行四方,吃百家饭食,以艰难困苦之中,参悟佛法慈悲,”

    “大师可否让小子名录寺中,赐小子一个驮都僧的度碟”

    “大师慈悲,必不忍令小子他日成了那路边的饿殍,如此一来,小子既可拜入寺中,日日受佛法教诲,也不必令大师为难,小子也能得一条活路。”

    “这”

    中年和尚闻言,有些傻眼。

    所谓驮都僧人,还有个名称唤作苦行头陀。

    虽是正经僧人,却不于寺庙修行,只托着一个钵,赤脚行天下。

    哪怕是真正清修的僧人中,也少有选择这种修行法子的。

    因为实在太艰难。

    如今在大乾,佛门并不好混。

    但是一个度碟却不是什么难事,每一座在册的寺庙都可自己发放,只要去朝廷祠部录个册便可。

    中年和尚倒不奇怪洪辟的请求。

    世人对于苦行头陀还是颇有敬意的,若有个正经身份,于各处上门化缘,他人想必也会不吝开方便之门。

    能救人一命,他也不会吝啬一张度碟。

    只是他实在可惜这么一个劳力啊

    洪辟这时又从怀中掏出一张契纸,捧在手中道

    “大师,小子身无长处,只有家中一亩薄田,只是小子心慕佛法,又孤家寡人的,若大师肯成全小子,家中薄田愿献于寺中。”

    “好说,好说。”

    中年和尚眉开眼笑。

    没了劳力,却多了一亩田,有赚无赔啊。

    嘶,罪过罪过

    他也不奇怪洪辟既然有田,怎的还会吃不上饭。

    天下间,这等事多了去了。

    朝廷年年都有各种徭役赋税,你若无田无地,便要去服徭役,若有田有地,那田亩赋税,也能把人压死。

    反倒不如无田无地轻快自在。

    天下的寺庙院观,却无此虞。

    如今佛门虽然势微,这一条规矩却也没变。

    如此一来,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交易,成交得轻松愉快。

    洪辟再次出来,已经拿到了一张度碟。

    他假死脱身,也需有个身份,方便日后行事。

    但大乾户籍颇严,他要想不暴露得到一个正经身份,一张度碟是最简单的方式。

    所以他才废了这么大的劲,早早准备了一块田地。

    也就是如今佛门势微,要换作道门,他是想都别想。

    这就相当一个出身证明,至于当不当和尚,根本无关紧要。

    拿到度碟,有了身份,洪辟没有飘然远去。

    便径直往玉京城这个用了假死这种方式才逃脱的龙潭虎穴而去。

    有了这张度碟,除了在城门被盘问登记了一番,倒也没有太大曲折,便进了玉京城。

    他不仅进了玉京城,还托了牙行,就在离武温侯府所在不远的一个唤作大通坊的坊间,找了个小院子,就此住了下来。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小说a, 换源神器a huanyuanhenqi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每日里深居简出,苦修武功道法。

    任谁都想不到,他这个已经葬身狼腹的侯府庶子,竟然就好端端地住在侯府脚下。

    洪辟住得光明正大,半点也不遮掩。

    反而恢复了身形,只是将面貌改变,以七岁童的身份示人。

    他现在的身体尚幼,改易形体,对于锻炼肉身,多有不便与隐患,只是面貌表相却无妨。

    时不时,却还会以神魂显形,变出那个五尺矮子出外走动。

    道术显形之境,本需借物显形。

    以金木等五行之物,现出神魂形态。

    但洪辟神魂与常人不同,强大得不可思议。

    凝如实质,不需借物,便能现于人前。

    这般大费周章,便是为了令自身的存在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

    春秋轮回,匆匆而过,。

    自洪辟居于此地,已是第二个初春。

    深巷之中,一截枯枝从一座小院中探出歪歪扭扭的枝杈。

    洪辟平日虽是极少出门,街坊邻居也都知晓,这座有一颗枯死老树的小院中,住着一对兄弟。

    兄长是一个头陀,本是常年在外行脚,只因家中有幼弟,一年中,倒也会回来数次。

    每次回来,除了带回些吃食杂物。

    让人称奇的,是这头陀每次带回家中的,最多的竟还是书籍等物。

    那幼弟更令人惊奇。

    不过小小年纪,便独自居住,还能将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而且人们日渐发现,这个稚龄幼童,十分爱读书,小小年纪竟然还有着不凡的学识。

    他家中虽清贫,但藏书颇封。

    都是他那个云游四方的头陀兄长,四处化缘,一点点为他化来的。

    大通坊聚集的多是平民百姓,不说多贫困,却也并无多少富裕之人。

    但毕竟是天子脚下,左右也有不少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时日一久,不勉与那稚龄童有过往来。

    虽只寥寥数次,竟然便发现那稚龄童的学识十分不凡。

    别说他们,便是他们的师长,恐怕也少有能及。

    且那稚龄童十分平易近人。

    但有人求教,必不吝于细心讲解教授。

    上到经书大典,道理文章,下到志异杂籍,开蒙宣文,无不信手拈来。

    这可真是令人又惊又喜。

    这年头,不仅是道术武功,被人秘而不宣。

    读书识字,也几乎都是权贵富人的专属。

    贫寒子弟想要识些字,读些诗书,也并不是一件易事。

    突然来了这么一位学识广博的“小先生”,也不以诗书学识自珍,来者不拒,皆悉心传授,哪还有不欢欣雀跃之理

    便是坊间的顽童,也有一颗向学之心,每日里也少有捣蛋顽皮之事,多往这位“小先生”院里钻,令得各家大人都欣慰不已,对那位“小先生”也更加感激。

    如今大通坊中,那稚龄童姓甚名谁少有人知,但“小先生”之名,却是几乎无人不晓。

    不说都对其感恩戴德,至少也是尊敬有加。

    便是大通坊外,也有其名声传扬。

    初时还只是于平民百姓中流传,因其年幼,却有过人学识,令人啧啧称奇,也渐渐传入一些贵人耳中。

    不过也大多只当是坊间奇闻。

    左右也不过是一个稚龄幼童,最多不过是熟读诗文,又哪里能有多少学识

    民间愚夫愚妇无知,才将此子夸上了天,却不知在富贵之家,哪个贵子不是自幼读书

    不过却也有人对此心生好奇。

    这一日,便有一位贵人,闻名而来。

    大通坊,那座那枯树半探的小院前,来了一个锦衣华服的少年。

    看起来,年岁不大,也不过十岁上下。

    一身华服,隐有宝光夺目,哪怕不识之人,也能看出其名贵非常。

    身后跟着几个魁梧大汉,一个个龙精虎猛。

    皮粗如牛革,肉紧骨壮,至少也是练皮的武士,甚至练骨的武师。

    贴身那位,头顶隐隐有血气蒸腾,如火般扭曲着空气。

    恐怕是已经练脏的先天武师,即便不是,也差之不远。

    一个十岁孩童,就有如此多的强人跟随保护,甚至有一位疑似先天武师的大高手。

    身份必定贵不可言。

    “小公爷,属下去叫那人出来迎接。”

    一个大汉越出,就要去叫门。

    “慢着。”

    那少年挥退大汉,亲自走到门前,微微侧耳作倾听状。

    却听门内院中,传来一个稚嫩却清亮的声音。

    “幽冥境界,乃地之阴司。”

    “天有神而地有鬼,阴阳轮转;禽有生而兽有死,反复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数,不能易也”

    “那猿猴,先是闯龙宫,惊水府,索兵刃,取定海神针,”

    “又不服幽冥拘唤,摆弄神通,打绝九幽鬼使,惊伤十殿阎王,”

    “大闹森罗,强销生死薄,致使猴属之类无拘,猕猴之畜多寿,寂灭轮回,各无生死,”

    “正所谓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啊”

    院门之外,那贵人少年原本虽听得不甚了了,却觉那声音所讲述,十分玄奇有趣

    幽冥阴司,十殿阎王,阴阳轮转,龙宫水府,神针定海

    种种件件,他都还从来没有听过。

    却分明给他十分高妙之感,似乎这每一个名称之中,都蕴含着莫大的神威,尤其是那只翻江倒海、笔勾生死薄的猿猴,令他神往不已。

    如此奇事,如此趣言,不觉令其沉浸其中。

    听得抓耳挠腮之际,忽听得最后那几句结语,却是猛然一惊,不自觉叫出声来。

    别人或许听不出,但他家学渊源,却能听出其中分明蕴含其为高明的修行奥秘,大道玄妙。

    只是听得几句,他的意识之中,便隐隐跳出一尊模糊之极的影像。

    虽模糊难辨,却可见其灵动、跳脱,又暗藏种种玄秘。

    倒隐隐似一只翻腾不止的灵猴。

    莫不是那清亮声音所说的故事中,那只能翻江倒海的猿猴

    “小公爷,此人口中所言,乃是一门极为上乘的观想法门”

    那贵人少年正惊震莫名,他身后贴身紧随,疑似先天武师的中年汉子,带着惊疑不定之色,肃然道。

    贵人少年回头,惊色未褪“云叔也如此认为”

    他有点难以理解。

    为何区区几句话,便能让他观想妙境。

    错非道术到了一定层次的高手,莫不需要定神静心,方能观想妙境。

    他出身极贵,虽早已接触道术,却还未层入门,怎的在门前听了几句,便一脚踏了进去

    难不成,他听到的那几句话语中所藏的法门,真有这般玄妙

    那可是闻所未闻,放诸天下,怕也只有六大圣地方有这等妙法。

    “云叔”正色道“小公爷,是那人太厉害,能将妙境,宣于言语之中,令人如临其境。”

    他一言点破其中奥妙,却令贵人少年没有半点释疑,反而更加震惊。

    “贵人到访,何不进来一见”

    正当他还想说话之际,忽闻院中有语声传出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