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砸进纷乱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3章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如果有禽兽逃跑,从谁那逃走的,有爵位的人,夺去他的马匹,并让他步行一日,没有爵位的,便行鞭刑一百下。

    严峻的刑罚,让文武都为之胆怯,士卒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有一万余人。

    石宣的弓、马、衣、食,都要用御来称呼,比如御弓、御马等等,那,吃个面条是不是也得叫御面条?真是搞笑!

    如果有人不按这个叫,便以“冒禁罪”处罚。这可不是一般的违反禁令罪,而是以下犯上罪。

    呵,真是……不愧是石虎的儿子,感觉殷纣王似乎都没他们这么能折磨人。

    石宣所经过的三州十五郡,物资几乎全部没有了。

    石虎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又命石韬也像石宣这样,从并州出,到秦州、晋州溜达。

    “敖既长,欲既纵,志既满,乐既既”,吕先生的这四句话,总结起来就是得意忘形,是天崩地陷之祸,是祸起萧墙之因。

    这他老爷爷的就不是来做皇帝的!

    也许“皇帝”在石虎的理解,就是可以四处嚣张,可以为所欲为吧,根本不知道“皇帝”身上担负着什么。

    皇帝看起来是光彩照人,诱人无比,但其实皇帝并不自在,高处不胜寒啊,其中的悲催,也只有皇帝知道。

    但,石虎这个皇帝做的,还真是“潇洒”!

    一时一地,必然有他的习俗,五胡的所作所为,并非是中国之道,但当时即有如此习俗,汉人也不免被侵染。但汉人虽染了胡人的习俗,毕竟没有胡人这么放纵。

    大体来说,汉人为君失德之人,史官便会使劲抹黑,但,记载证明失德者如何失德的实迹却很少,也就是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对于胡人来说,则正好相反,就是说抹黑之词少,实迹比较多。

    五胡的淫暴,以羯族最甚,而羯族之中,又以石虎父子为甚。他们的肆意放纵之深,杀戮之惨,不是中国人能想象出来的。狗熊认为,除了石虎一支外,其他的还都想着怎么好好统领辖内,石虎这支有些小人得志的感觉,不知该如何摆放自己了。

    关于石邃、石宣、石韬,前面的“皇位之乱”卷中有讲,这里不累述了。

    石虎时,姚弋仲、苻洪都是他的手下。

    姚弋仲,南安赤亭(今陇西县西)羌人,《晋书》中说他的先祖是苗裔。

    夏禹封舜帝少子于西戎,世为羌人首领。

    他的后人姚烧,当雄起于洮水、罕水之间。

    姚烧当七世孙姚填虞,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年间,因侵扰东汉而受东汉朝廷讨伐,被杨虚侯马武所败,被逼逃亡出塞。

    姚填虞九世孙姚迁那时,率众内附东汉,得到了东汉的嘉奖,拜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假归顺王,至此获居于南安郡赤亭地。

    姚迁那的玄孙姚柯回,是三国曹魏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都督。姚弋仲即柯回之子。

    永嘉之乱次年,姚弋仲举众向东迁徙到榆眉(今陕西开阳县东),胡人、汉人扶老携幼跟随者有数万人,姚弋仲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

    刘曜消灭盘据陇西的陈安,关陇地区的氐、羌各族部落都送来人质请求投降前赵,刘曜任命姚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邑陇上。

    姚弋仲当时向石虎建议迁移陇右豪族,以削弱其实力并充实京畿地区,得到石虎采纳,并推荐他为行安西将军、六夷左都督。

    姚弋仲亦率领部众数万,迁徙到清河(河北清河县东)。

    苻洪,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的氐族人。

    《晋书》中说:

    当初,苻洪的先祖家的池塘里,长了个蒲草,高五丈,有五个节,像竹子一样,当时都叫他们为蒲家,因此,以蒲为氏。

    之后,向晋室投降,有人说苻洪是称尊号之人,也就是说有帝王像,苻洪又以迷信的说法“草付应王”,加之他的孙子苻坚背后有“草付”二字,于是改为苻氏。

    刘曜在长安称帝,苻洪归附刘曜,拜为率义侯,刘曜败了之后,苻洪西退,保陇山。

    石虎攻上邽,苻洪请降。之后石虎迁徙关中豪杰以及氐族、羌族时,以苻洪为流人都督,处在枋头。

    在关中聚居的氐族、羌族比较多,石虎迁徙他的种落,以及豪杰往东,以为这样便能驾驭,并可安抚。

    但,走到各个都疲惫不堪时,有乘机崛起作乱者,有胡、羯所不能控制的人在。

    石闵,本姓冉,是内黄人(今河南内黄县),为石虎的养孙。石闵擅长谋略,勇力绝人。

    石虎在昌黎大败时,只有石闵的军队完好无损,因此名声鹊起,之后平定梁犊之乱,再次扬名,不论是胡人,还是汉人的将领,都对他忌惮。

    此人也不是石虎能驾驭的。

    之后的“冉魏”,在前面的“皇位之乱”卷中有讲,这里也不再累述啦。

    石虎自毙——吕先生用了“自毙”一词,也确实精确,真是应了现在常说的“不作不死”——实在是晋室恢复北方的好机会。

    此时的北方,是一盘散沙。

    氐苻、羌姚,都是侨居部落,势力微薄;前燕的势力虽雄厚,但也仅仅在燕地一带。

    然而,此时的晋室,长江下游兵力不振,上游兵力虽较强——上游兵力,应该是指桓温的兵力——但不能将心思放在北方,随即错失良机,恢复北方的想法,最终成了画饼充饥。

    晋室恢复中原的想法,不是所用非人,便是无人可用,再或者就是形势有变,无暇顾及北方。

    北方每每有大乱时,有诸多头领或将领向晋室投降,可是最初时,晋室都不能接应,不能接应的后果,便是这些将领被灭,或者投降其他势力。

    因此晋室也便不能指挥他们来攻战,所以,北方如此纷乱,不统一的局面,晋室仍不能收复,再个,有些头领,像慕容氏、苻氏等头领对晋室的投降,也并非是真心实意的。

    皇室无意北方,且自保都成问题,对于北方的态度当然是爱咋咋吧。

    北方诸豪杰中,首先自立的是前秦。关中本来就是多有氐族、羌族聚居,相比于东面,稍稍平静些,而苻氏最先占据此处。

    苻洪向晋室投降,晋室授他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苻洪的儿子苻健,为假节,监河北诸军事。

    苻洪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

    咳咳,前面说过,这位兄弟,被人给毒死了,毒死他的人,就是曾为石虎手下将领的麻秋,不过麻秋也没嚣张多久,被苻健给咔嚓了。

    苻健取掉父亲的“三秦王”称号,称晋室授予的爵位,向晋室发丧,表示听王命。

    此时,京兆杜洪占据长安,自称晋室雍州刺史,胡人和汉人多归附于他。

    从前面的讲述中,也可看到“胡人和汉人多归附”的记述,可以看出,做为老百姓,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都只想平静度日,谁的治理贴合民心、太平,便依附于谁,不管这个人是胡人还是汉人。

    哎,战争中,最可怜的便是老百姓们,神仙打架,把无辜的老百姓们卷进了战火中,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园,毁于战火,辛辛苦苦积攒一生的资产,也毁于战火,无家可归,前途茫茫。

    苻健自称晋室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率领众人向西溜达。

    见的最多的就是某人自称什么什么,晋室对这些人根本不能控制,这也怪最初晋室没有好好对待那些投降来的人,以及那些为晋室奋战的将领,这使晋室逐渐失信,寒了一些真正忠于晋室的人的心,更加无法控制北方了。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