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什么呀?”
茶泽监督目瞪口呆的看着投手丘上的降谷晓心中泛起阵阵的寒意。
快太快了!
就算鳴田工业的选手都用投球机做过一百五十公里球速的模拟打击练习。
可看到降谷晓投球的时候他们还是一样的不知所措。
青道高中的选手之所以能够轻松应对145公里球速的伊藤是因为他们东京最大的假想敌就是一个球速远超145公里的高速球投手。
像这个球速青道高中的选手练习过很多次。这也是他们面对伊藤投球时没有逃避能冷静挥棒的原因。
但鳴田工业的选手并不是这样他们虽然也针对150公里的投球做过练习可那大部分都是一种见识练习也就是说以熟悉为主并不强制要求选手们把这个球速的球给打出去。
这跟青道的选手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在东京有球速超过145公里的投手在青道高中的所有打者都是要把145公里乃至150公里的球给打中打出去的。
这种觉悟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青道高中的选手第一次面对伊滕的投球可以丝毫不退避冷静挥棒完成打击。
而相反鳴田工业的选手面对降谷晓的超速投球只能够做到不逃避。至于冷静下来挥棒根本就不可能。
150公里跟140公里表面上看只有十公里的球速差。
但这十公里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150公里的球就算在大联盟里都是可以以快速球大行其道的。那不是普通人单纯靠努力就能磨练到的境界。
从投手的手中到捕手的手套150公里的球投过来只需要短短的0.4秒。在这0.4秒里打者要看清楚球路挥棒速度和技巧也要跟上。
没有足够的练习足够的心理准备怎么可能打得中?
这才是超速球投手最可怕的地方。
平时练习的时候降谷晓表现的漏洞百出看起来完全不值得相信。
但一旦站上投手丘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他的那种存在感是普通人难以媲美的。
“好球!”
“好球!”
“好球!!”
“三振出局!!!”
鳴田工业的第一棒打者没有任何悬念的被三振出局了。
面对这样横空杀出来的降谷晓鳴田工业根本就无计可施。
“好球!”
“好球!”
“好球!!”
“三振出局!!!”
接下来同样没有任何悬念鳴田的第二棒打者跟着被三振。
这个时候鳴田工业的监督茶泽已经发现了降谷晓投球一个非常大的漏洞。
那就是他投的球里有好多球都发飘飘的很高超越了上方的好球带。
他从旁边看能够清楚的看出这些球都是偏高的坏球。甚至可以说都是非常明显的偏高坏球!
既然选手们打不中那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选择跟降谷纠缠。只要让降谷多投一些球他们一定会渐渐找到降谷晓身上更多的漏洞。
“不要对偏高的坏球出手!”
等到第三棒打者上了打击区之后。茶泽监督立刻给他下了指令让他放过所有的偏高球路不管是好球还是坏球!
这个要求按说并不难办就算是短短的0.4秒区分球路偏高还是偏低不是不可能。
只不过站在打击区上看降谷晓的投球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棒球一开始投过来的时候给打者的感觉那个球很低很低。如果你不挥棒铁定进好球带。而在接近到打者几米后球会突然飙升!
超高的球速刺耳的声音完全的扰乱了打者的神经。
这样说起来可能太高深了点实际的情况就是打者站在打击区上看降谷晓的投球给完全吓懵了!这也就是像鳴田工业这样的强校换了一般的学校一般的打者很可能会吓瘫在地上。
这就是降谷晓的投球!
没有泽村的资料你根本就没有站上打击区打泽村投球的资格。
同样不做任何的心理建设你去面对降谷晓的投球也是找死!
“好球!”
“好球!”
“好球!!”
“三振出局!!!”
没有任何的悬念又是一个三球三振。
九球三个三振!
尽管如果打者不挥棒的话这九球里有足足五球是偏高坏球!
但世界上没有如果单纯看比赛的表现降谷晓第一次站上青道高中的投手丘表现是完美的。并不比昨天泽村站上投手丘之后的表现差。甚至单纯说造成的轰动效果和视觉冲击。降谷晓带来的那种视觉冲击和效果还要远远超过泽村。
怪物!真的是怪物!
三出局攻守交换。
四局下半青道高中进攻。
这个时候青道高中的打者已经轮回了两轮!
先发第一棒还是仓持。
这一次仓持站到了左打席的位置。
左边的打击区离着一垒的方向要更近!
三条就判断仓持很可能要盗垒!对于仓持之前展现出来的速度他可是记忆犹新为了防止出现这样不利的情况他也做出了特意的针对。
守备趋前同时投球也以低角度的球为主这样的球仓持就算是想要短打也并不容易!
而且就算是短打碰到球这样打成滚地球的概率也很高对于短打来说滚地球并不属于难处理的球路!
三条想的很好尤其是看到仓持摆出短棒的时候他更加的信心十足准备拿下仓持。
哪里想到狡猾的仓持压根儿就没有用短棒他把球棒收回然后重新把球打了出去。
骗打!
仓持骗打上垒成功!
无人出局一垒有人。
今天的仓持简直就跟开了挂一样表现得无所不能。
三个打席两次上垒!
这跟他之前的表现比起来简直完美的一塌糊涂。
“嘻哈哈哈……”
仓持自己也很高兴对于他自己现在的表现很满意。
一直困扰着他的小心结也被他自己解开了。
他无比感激当初鳴田工业放弃了他。
如果不是鳴田工业放弃了他他怎么会来到青道?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进步呢?
“第二棒二垒手小凑亮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