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五六章悄声潜入夜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第一五六章悄声潜入夜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绝对没有可能独自开辟出一门完美的学科。

    都是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人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而后才能形成一门完整的学科。

    大汉时代的学问正是存疑研究进步的时代任何学说在这个时代其实都只是萌芽。

    儒家真正大兴要等到武则天科举大兴的时候才能成为真正的思想主流。

    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里谁掌握了蒙学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学说的话语权。

    历史上最早的蒙学读物叫做《史籀篇》相传乃是周宣王太史所作不过这东西全篇乃是大篆所书。

    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深感官吏不足天下读书识字之人太少命丞相李斯作《仓颉篇》命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命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略加修改形成小篆字书。

    到了大汉太祖高皇帝取得天下之后隶书大兴于是官府取《仓颉》、《爱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仓颉篇》凡3300字以隶书写就。

    也就是沿用至今的启蒙读物。

    中国自古以来最好的启蒙读物乃是大名鼎鼎的“三、百、千。

    有这样的经典可用云琅入会回去用连他看着都有些吃了的《仓颉篇》?

    《三字经》是不能用的里面的无数典故都是后世之学用了之后不好跟人解释。

    而汉武皇帝之前的典故又太少不合用。

    于是云琅就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司马迁跟东方朔一人作《百家姓》一人按照云琅写的开篇作《千字文》。

    为了独家买断这两本作品云琅被东方朔跟司马迁勒索不少钱财。

    儒家的作品很是重要至于其余诸子百家他们对蒙学不看重至今没有一篇像样的蒙学作品流传于世于是抄无可抄的云琅只好放弃。

    听说是独家学问就连曹襄这样厚颜无耻之辈也不问了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人对学问还是非常尊敬的。

    瞅着霍去病像母鸭子一般领着三只小鸭子在院子里漫步谈话云琅就非常的欣慰。

    再看看曹襄父子二人一人占据一个锦榻面对面懒洋洋的谈话云琅就有些不满。

    只有李敢最正常将傻儿子抗在脖子上父子俩在花园里风一样的跑来跑去最有天伦之乐。

    云哲缩在父亲怀里不断地伸手去抓父亲的头发云音依偎在父亲身边不断地帮他抵挡弟弟伸出来的魔爪。

    云氏内宅的大门紧闭现在是亲子时间不容外人搅扰。

    也不知道他们父子都谈论了些什么等云琅送走霍去病曹襄李敢之后他发现曹信非常的忐忑不安霍家的一二三各个捂着屁股一言不发只有李禹依旧没心没肺的傻笑。

    云琅装着没看见开过家长会之后的孩子的正常反应这一幕对他来说太熟悉了。

    当年被人都有家长会好开只有他从来没有请过家长这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

    唯一能够让孩子们减少愧疚或者恐怖情绪的办法只有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一般来说开过家长会之后的几天里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

    云氏内宅外边已经堪称车水马龙了儒家的大家们不在长安就在河间要不就在山东其余地方不客气的说几乎没有多少出彩的人物。

    出面招待的人自然是董仲舒一脉的太学博士云氏只有一位谒者一位管家出面。

    等一群文人相互问好之后就由云氏家仆请去客舍安歇。

    一般情况下这些新来的大儒都会安静的在客舍里休憩三天在这三天里他们都会对云氏的豪奢咂舌不已并且会对云氏钱庄有一个新的认知。

    然而最让这些大儒们惊奇的不是云氏美食不是云氏方便的生活条件更不是云氏一步一景的庄园设计。

    而是云氏那些极为聪慧的童仆。

    没人能想到云氏的童仆居然全部都识字有很多孩子的学识并不算差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这些童仆之口一个没有白丁的云氏形象就跃然于纸上。

    伺候夏侯静的童仆梁赞极为忙碌他这几天正在积极地为夏侯静穿针引线好让这个老家伙的书可以免费的刊印出来。

    当然让陈铜免费出书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寻找赞助就成了梁赞的全部生活内容。

    梁赞是梁翁的义子这样的义子他有六个都是家中仆妇的儿子因为不知道父亲是谁仆妇们就用了梁翁的姓冠在这些孩子的头上。

    代言咸鱼夏侯静自然是不干的虽然曹氏咸鱼作坊给出的条件很好夏侯静思虑良久之后还是舍弃了。

    他实在不想在自己的著作《白鹿集》三个大字的旁边被印上曹氏咸鱼天下无双的字样。

    夏侯静最近喜欢上了云氏的茗茶每日午后在小圆亭下荷塘边上总有云氏茶娘在那里烹茶待客更有琴娘弹琴娱宾。

    竹帘低垂香炉里一线香正在燃烧一缕暗香在亭中弥漫香茶娱口琴音娱心美人儿色香味俱全让人乐淘淘而不知身在何处。

    唯一的麻烦就是这里的美人儿只在亭子里据守两个时辰两个时辰一到茶娘就会收拾茶具琴娘就会抱起古琴施礼之后丢下一大群喝茶听琴的大儒飘然而去虽千呼万唤也不复出殊为无礼。

    梁赞来到小圆亭接夏侯先生的时候亭中只剩下夏侯先生一人瞅着茶娘琴娘消失的长廊怅然若失。

    梁赞微微一笑上前施礼道:“先生先生韩氏钱庄有消息传来他们正准备邀请一些大儒为钱庄开业作赋润笔之资不菲先生可有兴趣?”

    夏侯静留恋的在看了一眼美人消失的地方道:“可足够让老夫的书刊印出来?”

    梁赞笑道:“熊氏南国氏的钱庄也要在最近开业如果先生愿意参加酒宴小子定能为先生筹足出书之资。”

    夏侯静皱眉道:“子钱家的酒宴?”

    梁赞笑着从桌上拿起一张印刷精美的笺纸放在夏侯静的面前一言不发。

    夏侯静瞅着笺纸上清晰地云氏钱庄水印微微叹口气道:“也罢走一遭就是了。”

    梁赞见四下无人就低声道:“先生若是能多拉一些博学之士共同赴宴小人以为先生一生心血所聚的文章都能刊印出来区区一千册实在是太委屈先生的才华了。”

    夏侯静精神一振连连点头道:“妙极妙极梁家子尔可愿意从云氏赎身跟随老夫左右?”

    梁赞大喜矮身拜倒在夏侯静脚下喜极而泣道:“任凭先生吩咐。”

    夏侯静呵呵笑着将梁赞扶起来道:“跟随老夫再历练几年待你学有所成老夫一纸荐书将你送入仕途。”

    梁赞喜不自胜赌咒发誓一定要将夏侯静的学说散布天下为此他愿意穷其一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一幕完全落在了正在竹林挖笋的毛孩眼中他微微一笑就用锄头用力的将一截已经长老的春笋挖了出来随手丢在背篓里。

    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见过三次了梁赞离开云氏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云氏的孩童太过优秀如此多的人才如果统统出自云氏门下对君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唯有将这些聪明伶俐的孩子寄养在别处才能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毛孩一点都不担心这些孩子以后会有什么变化对他而言这些孩子不过是离家去别处就学等到学成终究还是要归来的……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