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会无视或者说敢无视华夏发出的警告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华夏发出警告的方式非常的委婉但是没人敢怀疑华夏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更没人敢怀疑华夏的手段。
说句不好听的话最近这些年招惹华夏的国家哪个有好下场?
几年前印度跟华夏在边境地区对峙。
结果呢?
虽然几个月后印度知难而退撤走了越境部队但是在当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就由之前预期的百分之七降到百分之三而且国内各地爆发骚乱与动荡还在克什米尔地区跟巴基斯坦发生冲突。
这几年印度的发展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要知道在与华夏对峙之前印度被西方国家一直看好甚至有人认为印度将取代华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非发达国家成为整个亚洲大陆上的新兴经济强国。
一些印度人甚至乐观的认为在本世纪中叶印度就能超越华夏。
现在呢?
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回落数年之后先不说印度的未来前景只是在印度的海外投资就锐减了八成!
到伊拉克内战爆发前印度的外汇储备降到了不足五千亿美元而印度欠下的外债高达一万六千亿美元!更要命的是印度的外债中有八成以美元计价。也就是说只要美元进入收缩阶段印度的债务就将崩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印度破产无法用外汇偿还到期的外债。
一个即将破产的国家还有未来可言吗?
事实上伊拉克内战对印度造成的冲击还超过了华夏。
为什么?
印度同样高度依赖进口能源特别是石油。
印度石油的自给率甚至不如华夏仅有百分之二十八成的石油需要进口而且得按照市场价进口。
为啥?
印度的体量太小了。
一直以来为了保证能源进口渠道的稳定华夏一直在利用国家影响力跟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签署长期协议。
其实日本也是这么做的。
虽然长期协议价格不会太低一般会高于上一年度的平均价格但是在油价出现大幅度波动特别是暴涨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确保以较为合理的价格从石油输出国买到石油。
印度呢?
没有。
不说沙特等欧佩克国家即便是另外一个石油出口大国也就是一直跟印度保持着亲密关系的俄罗斯都没有跟印度签署协议价格。至于已经成为石油出口国而且这些年来一直在暗中扶持印度的美国同样没有与印度签署协议价格。说白了印度根本没有跟石油出口国议价的资格。
关键就是印度的市场太小了。
虽然印度已经是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但是跟前两位的华夏与日本相比总量上的差距依然十分巨大。
说得更直接一点产油国同样需要出口市场。
失去了华夏的石油市场沙特生产的石油能够卖给谁或者说还有那个国家能够买下沙特生产出来的全部石油?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国际金融从扩张转变为收缩印度的经济就会彻底崩溃。
印度尚且如此伊朗能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印度怎么说都是亚洲的第三大经济体是规模最大的非发达国家是一个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印度再不行体量也足够大。
伊朗呢?
人口不到八一百多万平方千米而且拥有的只是石油与天然气其他几乎没有。
当然还有一些矿产不过价值不大。
单纯从经济的角度看伊朗远远比不上印度。
从国际分工的角度也就是从贸易来看伊朗更加比不上印度。
不管怎么说印度有很多轻工业也有足够多的廉价劳动力在国际分工中至少能够分到一杯羹。
伊朗拥有的其实只是能源。
可见伊朗的经济结构特别是贸易结构极为单一主要就是依靠出口石油与天然气来换取其他商品。
这样的伊朗有多少资本跟华夏叫板?
就像开始提到的如果华夏不再进口伊朗的石油与天然气有哪个国家能够买下伊朗生产的全部石油与天然气?
没有一个都没有!
美国早就是纯能源输出国就算一直在进口高品质的石油把开采出来的低品质页岩油拿来出口也绝对不会从伊朗进口石油。
别忘了美国要买的话也是去英国采购北海原油或者在阿盟国家购买。
俄罗斯本来就是产油国而且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太小了。
日本呢?
日本确实在从伊朗采购石油不过出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考虑日本从来没有把伊朗当成主要的石油来源地。
只要有得选日本更愿意从沙特等阿盟国家购买石油。
其实日本主要是从科威特采购石油。
当年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后日本为科威特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重建经费借机控制了科威特的大部分油田。
欧洲国家?
英国不用说了那是产油国。荷兰与丹麦也是产油国连挪威都是产油国。
在欧洲国家中主要依赖进口石油的是法国、意大利与德国。
德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不是很高而且德国也很少从伊朗进口石油。
法国一直在大力发展核能尽可能的减少进口能源。
其实法国的主要石油来源地是几个出产石油的非洲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历史上跟法国有渊源。
大量从中东进口石油的其实只有意大利。
可惜意大利的经济规模并不大远远比不上法国与德国。
由此可见在能源贸易上不是华夏依赖伊朗而是伊朗依赖华夏即伊朗必须保住华夏的市场份额。
显然在涉及到华夏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伊朗的胆子再大也必须有所顾虑。
有俄罗斯撑腰又如何?
只要伊朗领导人的脑袋没有进水就会在这个时候放低身段响应由华夏发出的和平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