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三个营准确说只有两个营沙特工程营没有参加战斗用一个晚上就撕开了叛军的包围圈?
可能吗!?
确实很难以置信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当晚政府军与阿盟联军的战斗机总共出动578架次创下了夜间出动架次新高投弹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750吨部署在纳西里耶的30多架a-5pg出动了108架次部署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的jf-17机群出动了133架次这些属于伊拉克政府军的战斗机总共投下了800吨炸弹。
此外jf-17机群在两轮近距离轰炸中用掉了1800枚小直径炸弹!
正是得到了如此强大的空中支援王栋率领的地面部队才能撕开叛军包围圈杀入塞马沃城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打败叛军的不是地面部队而是空中力量。
显然由数百架性能先进的战斗机所赋予的强大打击能力是阿盟联军的王牌更是叛军的梦魇。
如果没法抵消阿盟的空中优势叛军再能打都会输掉这场战争。
说白了政府军与阿盟地面部队根本不需要冒进在空中支援下一步步推进就能打到巴格达。
问题是叛军拿什么抵消阿盟的空中优势?
叛军没有空军仅有的少量攻击机也在内战爆发之后不久被摧毁在地面也没有防空系统。
靠伊朗?
伊朗确实为叛军提供了支持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伊朗当时为叛军提供了一台远程对空搜索雷达而且是s-300的雷达叛军依靠这台雷达用剩下的fd2000防空导弹击落了数架政府军与阿盟的战斗机。
只是伊朗当时没有为叛军提供成套的防空系统。
没什么好奇怪的伊朗总共只有三套s-300其中一套部署在德黑兰一套部署在核电站附近一套部署在霍尔木兹海峡北面的阿巴丹没有多余的更别说这些防空系统价值数十亿美元。
其实伊朗不是大国就算有一些军事工业也无法自行生产先进的防空系统。
方眼全球能够独自研制与生产区域防空系统的国家只有三个即美俄华此外还有一个欧盟。
至于以色列其“箭”式防空反导系统的关键技术全都来自美国。
显然伊朗根本靠不了。
以伊朗的能力就算全力以赴的支持叛军也最多让叛军获得有限防空力量不足以抵消阿盟的空中优势。
无法抵消阿盟的空中优势该怎么办?
从战略的角度看叛军唯一的选择就是转攻为守放弃外线作战主动撤退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
什么是“外线”什么是“内线”?
逊尼派聚居区就是外线什叶派聚居区就是内线。
塞马沃是两大教派的分界点往东就是逊尼派聚居区往西就是什叶派聚居区。
其实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叛军遭受的失败其实都是在逊尼派聚居区而在什叶派聚居区都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
以叛军的实力就算进攻无望退回去防守还是有很大的胜算。
依托民众守住纳杰夫、迪瓦尼耶等军事重镇问题应该不大。
这只是在军事层面考虑而在政治层面上问题就大了。
放弃进攻等于承认无法消灭拉扎克政权。
只要拉扎克政权还存在就是伊拉克合法政权而霸占着巴格达的卡里姆不过是通过政变上台的非法政权。
显然只有消灭了拉扎克政权卡里姆政权才有可能得到承认。
在阿盟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境内之后还有机会消灭拉扎克政权吗?
如果没有进攻就是耗费宝贵的兵力。
卡里姆不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明白!
抛开惨烈的战斗不说叛军突袭塞马沃一口气合围政府军的十多个旅其实是在做最后的努力。
显然这也是叛军猛攻塞马沃力图迅速歼灭政府军的关键所在。
现在努力失败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然是撤退!
抢在政府军与阿盟联军发动进攻之前把主力部队撤下去然后调整部署加强纳杰夫等地的防御。
只不过绝不能一窝蜂的全都撤走那也办不到。
正确的办法是让部队逐一撤退而且在必要的时候打几场小规模反击战确保撤退行动能够顺利进行。
需要提防的不是政府军是阿盟联军。
天亮后不久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了纳西里耶为首的正是费萨尔亲自统帅的一个装甲旅。
当然那是沙特皇家陆军的装甲旅。
上百辆崭新的m1a2数都数不清的装甲战车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
到来的肯定不止一个旅。
下午两点左右在休整了几个小时主要是为坦克战车补充燃料这支庞大的队伍再次出发。
目的地正是西面的塞马沃。
队伍实在是太庞大了前后延绵十多公里从空中俯瞰只能看到滚滚沙尘以及时隐时现的车辆。
只是从队伍的长度看这里至少有四个旅。
当然只是作战部队后勤保障车队将在纳西里耶过夜最快也要在明天上午才会出发赶往塞马沃。
因为队伍太庞大所以行进速度不是很快一个小时才走二十多公里。
此外也跟道路的状况有关。
塞马沃与纳西里耶之间的公路被叛军与政府军反反复复碾压好几遍早已千疮百孔坦克战车还没什么而轮式车辆特别是欠缺越野能力的勤务车辆在这条公路上根本快不起来。
照这个速度在天黑之后才能到达塞马沃。
这个白天王栋他们也没歇着。
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但是叛军的袭扰就没有消停过。
按照王栋的安排政府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反击把防区连成了一片并且重点加强了东部城区的防御部署。
最忙的不是作战人员而是随同王栋来到塞马沃的沙特工程兵。
这就是修复被政府军遗弃的坦克战车特别是“哈立德”主战坦克。
别忘了巴基斯坦提供的这种坦克王栋只拿到了30辆其他全都给了政府军然后被带到了塞马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