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巴基斯坦当局也很清楚不能得罪沙特这个金主。
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特每年至少为巴基斯坦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援助战争时期还帮助巴基斯坦采购武器装备如果没有沙特的援助巴基斯坦根本无法获得如此多的先进武器。
在萨利赫表示出不满后巴基斯坦国防部长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这就是由沙特提供贷款担保用沙特援助的军费偿还帮助巴基斯坦从华夏进口替换的武器装备。
当然沙特购买巴基斯坦现役装备的资金用做首付。
虽然最终依然是由沙特来买单但是付款时间延长为二十年也就不需要沙特立即拿出数百亿美元。
按照巴基斯坦的评估如果只是武装拉扎克统帅的伊拉克政府军能把首付金额控制在五十亿美元以内。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沙特每年只需要每年支出二十亿美元。
显然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要知道即便在和平时期沙特每年提供给巴基斯坦的援助都不止二十亿美元今后无非就是少给一点援助。
达成基本协议后穆沙拉夫就回到了利雅得。
巴基斯坦当局答应出售武器装备只是没答应提供人员培训准确说是拒绝向伊拉克派遣官方人员。
理由很充分巴基斯坦不想卷入一场跟伊朗有关的战争。
对此穆罕默德王储表示了理解。
很简单在伊斯兰国家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即巴基斯坦与土耳其一直扮演着和事老的角色。
此外巴基斯坦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因此巴基斯坦保持稳定对所有伊斯兰国家都有好处。
要是巴基斯坦卷入这场战争局面肯定会失去控制。
当然穆沙拉夫在巴基斯坦军方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在援助开始之后巴基斯坦军方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去沙特然后以安固公司雇员身份去伊拉克。
其实这也是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
在这几天里面伊拉克的内战局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内战爆发的第五天叛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塞马沃并且发动进攻不过很快就被塞马沃的政府军击溃。
此时叛军才知道政府军向塞马沃增派了一个步兵旅。
时隔三日叛军卷土重来。
这次杀来的是“摩苏尔”旅与“基尔库克”旅。
两个旅都是王牌部队。
只是叛军没能复制在纳杰夫的胜利。
利用有限的时间政府军加强了塞马沃的防御部署还在击溃叛军先头部队之后控制了底格里斯河的桥头堡。
关键就是伊拉克空军向拉扎克效忠而且参加了保卫塞马沃的战斗。
虽然伊拉克空军没有几架像样的作战飞机但是叛军同样没有像样的防空武器别说防空导弹连高射炮都没有几门。
叛军的防空武器主要是高射机枪。
空中打击有效的迟滞了叛军在塞马沃北面的行动极大的鼓舞了政府军的士气为政府军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可以说没有空军的支持政府军肯定守不住桥头堡。
只是这种局面能够维持多久?
要知道只要叛军突破政府军沿底格里斯河设置的防线攻入塞马沃城区空军的支援力度就会大打折扣。
在城市里面政府军肯定不是叛军的对手。
此外伊拉克空军不但缺乏作战飞机还缺少弹药与油料甚至没有足够的备件来确保所有飞机都能正常起飞。
也许一周也许半个月伊拉克空军就会丧失出动能力。
只是伊拉克空军在塞马沃的表现让沙特等国看到了希望。
就在“摩苏尔”旅与“基尔库克”旅兵临塞马沃的当天穆罕默德王储在利雅得召开了阿盟首脑会议。
应沙特邀请埃及、阿联酋、阿曼、科威特、约旦与巴林等阿盟成员国的首脑或者首脑特使出席了会议。
虽然埃及方面表示了担忧但是在穆罕默德王储的努力下阿盟各成员国都赞同支持伊拉克民选政府是阿盟的义务。
随后拉扎克正式邀请阿盟出兵帮助平定叛乱。
这下国际社会热闹了。
次日联合国安理会再次通过针对伊拉克内战的决议呼吁伊拉克内战双方以及各相关方面保持克制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纷争让伊拉克恢复稳定与和平。
只是呼吁没有强制性。
至于拉扎克邀请阿盟出兵平定叛乱那是主权。
别忘了除了伊朗与叙利亚其他国家依然承认拉扎克领导的民选政府是伊拉克的合法政权。
此外伊拉克是阿盟成员国。
从这个角度看拉扎克邀请阿盟出兵并没有扩大到地区之外大致上依然是阿盟内部事务。
在联合国发出呼吁的时候阿盟已经开始行动。
不是派兵参战而是为参战做准备。
按照协议沙特向答应出兵的几个阿盟国家开放了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并且提供后勤保障方面的支持。
紧随沙特之后阿联酋与阿曼各向哈立德国王军事城派遣了一个中队的战斗机。
随后约旦向科威特派遣了一个中队的战斗机。
一切顺利的话部署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与科威特的作战飞机将达到六百架其中沙特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就有四百架。
显然沙特才是带头大哥。
地面部队也在加紧部署只是受运输能力限制部署速度慢得多。
沙特已经决定向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再次增派两个旅把地面部队增加到六个旅总兵力接近三万。
此外科威特也进行了局部军事动员。
只是科威特的军事实力本来就很弱小陆军总共只有两个旅就算全部动员起来也是微不足道。
至于其他阿盟国家的地面部队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部署到位。
其实这已经很快了。
要在以往恐怕得用一年半载才能完成部署集结。
那么拉扎克政权能坚持到阿盟出兵的那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