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赛因没有坐等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部署。
在这个时候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陆军司令部与贝托基地都没说清楚但是按照侯赛因少校的理解后方没让他们撤下去是在为反击做准备。
等巴军展开反击肯定要人在前线提供火力引导。
特种兵比边防官兵更适合执行引导任务。
其实这也是陆军司令部派特种部队过来的原因。
征求了穆沙拉夫的意见之后侯赛因少校让四个小队的官兵立即出发争取在天亮前赶到另外四座哨所。
不是去救援哨所的边防官兵是去侦察敌情。
巴军为什么修建了五座哨所?
因为五座哨所才能覆盖整个山谷少一座都不行。
在巴军特种兵部署就位之后只要印军炮兵还在山谷里面那么不管藏在哪里都会被发现。
由特种兵提供引导巴军炮兵将所向披靡。
不到半个小时四个小队的特种兵先后出发了。
没有太多语言甚至没有话别。
对这些巴基斯坦军人来说战争已经打响哪怕在外界看来这最多只算得上是一场边境冲突。
不止是为了保卫祖国更是为了捍卫荣誉。
侯赛因少校没有离开一同留下来的还有几名特种兵他们的任务是在这座哨所监视山谷里的印军。
按照王栋的吩咐谢初越等人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使用的不是枪械而是一台激光测距仪与一套卫星定位设备。
这台美军特种部队专用的激光测距仪理论上的工作距离可达二十千米不过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一般只有十千米。
当然足够覆盖整条河谷。
卫星定位设备也来自美国不过汪昊天做了改动如果gps信号受到干扰可以使用华夏的北斗信号。
随后大家都忙碌了起来。
主要是测量选种的参照物确定方位与高度在战斗的时候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确定打击区域的准确坐标。
其实这跟狙击手在作战前做的准备工作差不多。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而山谷里的印军炮兵在半个小时前就已停止射击夜晚重归平静。
巴军炮兵没有反击表明在遭到炮击的时候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印军获得的情报准确无误巴军炮兵的损失肯定极为惨重。
要知道印军的炮击持续了四十五分钟!
只要巴军炮兵还能战斗就能利用反炮兵雷达获取的信息展开反击至少会朝山谷这边开火。
不多时侯赛因少校收到了贝托基地发来的消息。
不是什么好消息。
贝托基地仍然没能跟靠前部署的炮兵取得联系不过已经派通信兵过去天亮之前肯定能搞清楚情况。
陆军司令部已经采取行动增援的两个炮兵营已在赶来的路上。
只是最快也要明天下午才能到达。
为了查明情况巴基斯坦空军派出了两架无人机预计半个小时后就能到达卡吉尔山口北面。
因为没有合适的侦察设备所以空军没有出动侦察机。
此外侦察机很容易被印军的防空雷达锁定或许还会遭到部署在附近的远程防空导弹拦截。
再说了陆军特种部队已经到达哨所不需要侦察机去寻找印军炮兵。
按照贝托基地发来的命令侯赛因他们继续待命设法确定印军炮兵的位置为明天的反击做准备。
只是印军炮兵会等到明天吗?
显然不会更别说是明天下午。
别说还有十多个小时只需要几个小时印军炮兵就能离开山谷。
此外如果印军得到了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巴军的部署情报巴军派来的炮兵未必能扭转乾坤。
只要弹药充足十多个小时足够印军用炮弹把巴军的预设阵地耕犁一遍了。
更加要命的是印军肯定会趁此机会推进把炮兵阵地前推十多千米从而将贝托基地纳入打击范围。
如果丢掉贝托基地巴军就会彻底丧失主动权。
其实这个担忧已经变成了现实。
山谷里面印军车队再次出现。
不是撤退而是离开山谷从山谷东面北上去北面十多公里之外的一处阵地那里距离贝托基地不到三十公里。
因为那处阵地准确说说一块面积足够到的开阔地在巴军炮火打击范围内所以印军没有在那边部署炮兵只是设为临时阵地。
只要印军炮兵导弹贝托基地就会遭到炮击。
怎么办?
哨所在山谷西面的山坡上那条公路在山谷东边就算没有被印军发现也无法及时赶过去。
更何况山谷里面肯定有很多印军。
别说王栋他们只几十号人哪怕出动一个山地步兵营也未必能突破印军设在山谷里的防线。
在正规战中特种兵未必比普通军人更能打。
此外印军只要守住山谷南面出口的制高点就能封锁整条山谷让攻入山谷的巴军无路可走。
沿着西面的山坡北上绕到印军前面去?
几乎不可能!
很简单往北十多公里在经过最后一座哨所之后就无路可走了即便是最强悍的特种兵也无法在带着装备的情况下翻越七千多米高的山峰更何况王栋他们没有能够抵御严寒的防寒服。
“我们可以徒手翻过去不带武器只带一部单兵电台。”
“少校……”
“你们留在这边在我们确定了印军炮兵的部署位置之后把消息发回去让贝托基地的炮兵抢先开火。”
“这是去送死!”谢初越嘀咕了一句。
侯赛因看了他一眼不过没有多说什么。
确实是去送死不过做为巴基斯坦军人在祖国遭到袭击的时候为国殉难是最基本的觉悟。
穆沙拉夫有点为难因为换成是他也会这么做。
可是他同样明白这样的牺牲没有多大的价值。
贝托基地只有一个炮兵连装备的还是老掉牙的m114榴弹炮总共才八门就算全部用上也打不过四个印军炮兵营。
也就在这个时候汪昊天抱着军用计算机跑了过来神色很是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