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两份合同在王栋的预料之中那么第三份合同就让他有点意外了。
准确说是一份投资意向书。
甲方不是穆罕默德王子也不是沙特国防部而是瓦利德王子也就是那个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阿拉伯首富。
其实在王栋来到沙特之后瓦利德就提出只要d&f公司拿到采购合同他就给予十倍投资。
当时王栋完全没有当回事觉得瓦利德王子在开玩笑。
只是白纸黑字并不需要怀疑。
确实是十倍即十亿美元的投资。
当然瓦利德王子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首先他要获得d&f公司百分之五的股份。
为什么是百分之五?
还好瑟琳娜在一张纸条上做了说明。
按照国际管理持股百分之五是个人投资者进入董事会也就是成为董事局成员的最低标准。
只是瓦利德王子并没有提出成为d&f公司的董事。
或许今后会提出来。
其次这十亿美元的投资只有一亿美元现金另外的九亿美元以其他方式支付而且只能用在沙特。
简单的说就是d&f公司拿这九亿美元的投资在沙特开分公司与生产厂。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瑟琳娜也做了说明。
很简单跟沙特陆军换装有关。
按照尼古拉斯提供的资料沙特陆军的总兵力为十五万如果要全部换装至少要采购八万支步枪。
如果以五万美元的单价算就是四十亿美元。
显然就算沙特是海湾第一土豪国也绝对不可能花四十亿美元采购八万支根本不算重要的步枪。
即便把单价降低一半也贵得离谱。
要知道fn公司的scar系列步枪当中最昂贵的pr型包括观瞄配件在内的全系统价格还不到三万美元。
降低价格的唯一办法是在沙特开厂免去进出口关税。
此外有穆罕默德王子与瓦利德王子做后台能得到税费优惠从而大幅度的降低在沙特生产的成本。
对此瑟琳娜还给了一个理由。
这就是沙特当局希望通过与d&f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哪怕只是生产最基本的枪械。
其实这也与中东地区的战乱有关。
在利比亚、叙利亚与也门爆发内战之前沙特只需要考虑来自北面的威胁也就是伊朗的挑战。
为此沙特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耗费数千亿美元从世界各国采购了大量先进装备。
坦克、战舰、作战飞机沙特拥有的几乎是世界上最好的至少是最贵的沙特也由此打造了海湾地区最“土豪”的军队。
如果只是应对来自伊朗的威胁这支“土豪”军队肯定足够了。
毕竟有美国等西方国家撑腰沙特没有任何理由担心遭到伊朗军事入侵更别说爆发全面战争。
随着“阿拉伯之春”到来在利比亚、叙利亚与也门先后爆发内战后沙特的处境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遭到军事入侵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问题是在对外输出军事力量的时候如果依然采用原来的体系即什么都靠买显然不现实。
要知道沙特不但在支持也门政府军还在扶持叙利亚的反政府武装。
就算能够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需要的武器装备可是完全靠进口不但价格昂贵供货也没有保证。
叙利亚与也门内战打了这么多年沙特当局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为此也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
搭建一整套的国防工业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需要数十年时间因此沙特当局只能从最基本的着手。
先建立一座兵工厂确保枪支与枪弹能够自给自足。
显然如果跟另外几家军火公司合作不要说十亿美元就算翻一倍也未必能够如愿以偿。
很简单这些军火巨头与西方国家政府的关系太过密切。
不管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不让沙特获得自行生产军火的能力它们都不会在沙特开厂生产军火。
别忘了沙特是阿拉伯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多与犹太财团往来密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特就没有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军事技术。
当年沙特从美国采购了上千辆m1a2sa主战坦克只得到了一座维修工厂而且只能进行简单维护。
直到从华夏采购“翼龙”2型无人机沙特才第一次接触到先进武器的生产技术。
这就是华夏不但出售了一条“翼龙”2的生产线还为沙特培训技术工人并且授权由沙特进行改造。
显然王栋是华夏人也起到了加分作用。
第三点要求其实就是沙特陆军的大批量采购合同。
简单说在沙特建厂之后只要d&f公司能把df762步枪的价格降低到scar系列的平均水准瓦利德将亲自出面说服沙特王室启动陆军换装工作从d&f公司采购八万支新式步枪。
这意味着要把df762n的出厂价格控制在两万美元以内。
难度不小不过并不是无法做到。
在此基础之上瓦利德提到在沙特陆军大规模采购df762系列步枪之后其他海湾国家也会跟进。
也就是说预期销量在二十万支以上。
当然这还是保底。
瑟琳娜也做了评估如果把沙特的所有友好国家算上特别是巴基斯坦那么df系列步枪的销量很有可能达到一百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哪怕最终把平均价格控制在一万美元以内也是一百亿的销售额!
放眼全世界没有一家公司敢保证在未来十年之内销售一百亿美元的枪械而且全是政府订单。
真要做成了d&f公司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枪械军火企业之一。
也许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当然王栋没有看那么远。
不是没有长远的目光而是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连沙特军方的大订单都没拿到说在十年内卖掉一百万支步枪那不是好高骛远又是什么?
显然这份合同也就是投资意向书肯定得签。
瓦利德王子是财神爷不抱他的大腿抱谁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