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克什米尔。
其实相对来说这个问题反到不是问题。
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印度军事政府坚持要巴基斯坦军队撤回到冲突爆发之前的位置也就是放弃占领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但是谁都知道巴基斯坦当局绝对不会答应而且印度军事政府也不可能坚持这个原则。
别忘了如果印度军事政府坚持这个原则双方就没有必要进行停战谈判。
印度军事政府坚持让巴基斯坦军队撤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是为了面子二是想捞到一些好处。
在此期间印度边防军还多次骚扰巴基斯坦军队。
当然结果都是一边倒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部署巴基斯坦军队已经完成了防线的构筑工作而且在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大量作战部队。
当时巴基斯坦只是在该地区就部署了数百门重炮。
所幸巴基斯坦当局一直非常克制只是对印军的挑衅行为进行了反击并没有扩大冲突规模。
当然巴基斯坦当局也一再警告印度军事政府如果任由边境摩擦发展下去那么停战谈判就会破裂。
关键是印度军事政府到底想得到什么好处?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印度军事政府无非就是想在克什米尔南部地区也就是查谟附近占领几块土地以此宣称仍然控制着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地区并没有在克什米尔战败至少没有彻底战败。
只是可能吗?
印度军队要是真能在战场上占到便宜还会坐下来跟巴基斯坦谈判?
再说了如果巴基斯坦当局没有足够大的把握会占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而且坚决不跟印度军事政府谈判此事?
可以说此事根本就没得谈也不用谈。
只是因为印度军事政府不肯妥协所以第三阶段的谈判拖了足足一个多月期间多次出现破裂的危险。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个多月里面有近3000名印军官兵在冲突中伤亡。
巴基斯坦也有一些损失不过不算严重。
当然对印度军事当局来说发生在克什米尔边境地区的冲突对其在国内的统治或者说印度的国内局势产生了极为严重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反过来证明了印度国内的现状。
什么现状?
厌战情绪。
其实说得更直接一点是民众对军事政府的高度不满。
要知道军事政府能够得到民众特别是西北地区民众的支持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愿意坐下来跟巴基斯坦谈判通过谈判来化解纷争从而结束这场已经影响到所有印度人的战争。
现在军事政府不肯谈了那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为了根本就不可能收回来的克什米尔地区继续跟巴基斯坦打下去?
说白了印度民众现在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更何况就算继续打下去印度也无法夺回失去的克什米尔地区。
因为印度军事政府一意孤行要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跟巴基斯坦当局纠缠所以在这一个多月内印度各地都爆发了骚乱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很多城市出现了动荡连军队里面都出了问题。
为啥?
连印军官兵都不想打了!
结果显而易见。
在国内局势的逼迫下印度军事政府只能在谈判中妥协。
到开战的第157日印度军事政府最终答应了由安理会提出的折中方案即暂时不谈克什米尔的主权在签署了停战协议之后再由安理会组织由印度与巴基斯坦就此展开全面谈判。
简单的说就是先把停战问题落实。
当然肯定得维持现状。
随后印度军事政府与巴基斯坦当局达成了一份基础协议即在克什米尔方向上双方的边防军各后撤5千米设立一条宽度为10千米的隔离区以此降低双方军队在日常巡逻中发生冲突的概率。
为了落实这份协议双方均答应由联合国派遣观察团监督执行。
至于建设隔离区的费用又双方各自承担。
当然这是今后的事情。
要到两年之后也就是在印度完成了大选军事政府把执政权交给民选政府之后印度才按照协议从边境地区后撤。
因为印度军队没有后撤所以巴基斯坦军队也没有后撤。
此后双方由各用了3年时间才在联合国代表团的监督下完成了整条军事隔离区的建设工作。
虽然在主权问题上印度当局没有妥协依然宣称克什米尔是印度的领土但是在此之后印度已经完全丧失了夺取与控制克什米尔的机会除非再次承担战败的风险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此后谈判进入到第四阶段。
当然这个阶段根本就没有关键问题。
为啥?
讨论的是裁军。
能讨论出个什么来?
当然希望裁军的其实是印度军事政府。
为啥?
如果巴基斯坦不裁军印度就没办法裁军而现在的印度最需要的其实就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国家建设上去。
也就是说印度确实有裁军的压力。
关键是巴基斯坦需要裁军吗?
虽然在战争期间巴基斯坦也做了动员军队规模有所扩大但是动员起来的其实都是预备人员在战争结束之后就能拆撤也就不存在需要大规模裁军的问题毕竟巴基斯坦的军事规模本身就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当局根本就不想谈这个问题。
既然不需要裁军那还谈什么呢?
磋商了几次之后印度军事政府放弃了这个话题。
很简单如果巴基斯坦依然保持战前的军事规模那么对印度的威胁就不是很大仍然得采取战略防御态势。
既然没有威胁那还谈什么呢?
到开战的第178天双方终于就所有问题达成一致。
两天之后在联合国安理会十多个成员国的见证下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全权代表签署了正式停战协议。
只是停战协议不是和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