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强军火之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3章 自知之明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
    围绕着伯坦果德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也就在这里爆发了自开战之后的第一场坦克大战“哈立德2”对阵“阿琼2”。

    有趣的是巴基斯坦与印度都宣称这在自行研制的坦克而且都宣称是南亚地区乃至全球最好的主战坦克之一。

    只是“哈立德2”并非巴基斯坦自行研制而是vt-4的深度定制版。

    当然巴基斯坦拥有大部分知识产权而且能够自行生产国产化率高达80%只有少数本国无法生产的核心设备需要从华夏进口。

    此外“哈立德2”获得了上千辆的海外订单。

    “阿琼2”?

    印度陆军也只是象征性的采购的了100多辆海外用户更是一个没有其国产化率还不到40%。

    战斗发生在伯坦果德东面。

    伯坦果德是边境城市西面是巴基斯坦北面是印控克什米尔南面就是通往贾朗达尔的公路。

    因为印军在边境线上修建了牢固的防御阵地所以巴军把重点放在北面。

    按照巴军制订的作战计划首先从伯坦果德东面向南突击切断南面的公路然后再攻打伯坦果德。

    简单的说就是先包围后进攻。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完成迂回包围伯坦果德之前印军就会崩溃然后兵不血刃的占领伯坦果德。

    为啥?

    守卫伯坦果德的全是步兵部队。

    查谟的战斗表明如果没有装甲部队只是靠步兵部队死守根本就守不住。

    此外很多从查谟逃出来的印军官兵就在伯坦果德他们非常清楚巴军攻打城市所用的战术。

    这些印军没有在查谟跟巴军拼命又怎么会在伯坦果德死战?

    包围伯坦果德关键就是南面那条通往贾朗达尔的公路。

    只要能够切断这条公路伯坦果德的印军就别想获得外界支援也就绝对无法守住伯坦果德。

    死守无非是平添伤亡。

    问题是巴军的这套战术也太简单了任何人都能猜到。

    当然也不需要猜测。

    对印军来说要想守住伯坦果德就必须保住通往贾朗达尔的公路也就必须盯住伯坦果德东面。

    为啥?

    伯坦果德的城区就挨着边境线。

    除非巴军投入重兵从印军防线正面取得突破不然就只能从北面发起进攻然后向伯坦果德东面迂回。

    在正面巴军有多少兵力?

    也就4个旅而且只有1个是装甲旅。

    更重要的是该方向上的巴军同样需要守卫边境防线且唯一的进攻路线在伯坦果德的西南。

    此外就算取得了突破在进入印度境内之后也要沿着公路首先向北也就是向伯坦果德市区迂回然后才能转向南下。

    如果直接南下的话就要面对阿姆利则方向上的守军。

    因为存在被印军南北夹击的可能性所以巴军在该方向是的突击行动必然困难重重也就未必会选择该方向。

    如此一来巴军就必然向伯坦果德东面迂回。

    其实这也是巴军在北面击中了6个旅还把2个装甲旅与2个机械化步兵旅放在该方向上的关键所在。

    对印军来说不管怎么打都得在伯坦果德东面阻击巴军。

    为此印军把2个装甲旅全都摆在了该方向上。

    只是对印军来说时间太过仓促了。

    为啥?

    在2个装甲旅赶到的时候已经是开战的第24天夜间而48小时临时停火将在次日上午到期。

    能在一个晚上完成部署吗?

    显然印军根本办不到。

    为此在开战的第25天印军首先发动进攻。

    当然没有投入主力部队。

    按照印军的作战计划首先让步兵部队发动进攻扼制巴军的进攻势头为装甲部队争取到时间。

    干嘛?

    在伯坦果德东面部署一条防线。

    接下来印军将依托这条防线阻击南下的巴军尽最大的努力挫败巴军。

    在消灭了巴军的主力部队之后再依托防线发起进攻准确说是反击争取一鼓作气的攻入克什米尔地区。

    简单的说就是防守反击。

    想得很好实施的难度却非常大。

    为啥?

    兵力太少。

    2个装甲旅能做什么?

    更何况这2个装甲旅名义上各有2个装甲营可每个营只有大概30辆坦克而且协同的是步兵营。

    也就是说2个装甲旅总共才100多辆主战坦克。

    在和平时期这个编制不算差。

    其实战争爆发前巴基斯坦的大部分装甲旅也只有几十辆坦克。

    可是在战争期间这点坦克就太少了。

    在战争爆发之后巴军的所有装甲部队都得到了加强坦克数量均在100辆以上还有大量装甲车与火炮。

    兵力实在是有限该怎么打?

    所幸印军指挥官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说被吓住了。

    为啥?

    对面的2个巴军装甲旅配备的全是“哈立德2”型主战坦克总共有近300辆!

    正面硬拼?

    显然那是找死!

    为此印军指挥官把2个装甲旅分开让1个装甲旅进入提前设置好的阵地另外1个充当预备队。

    言外之意印军指挥官把希望放在了防御阵地上。

    打算通过打一场防御战来挫败巴军的装甲部队然后再发起反击从而扭转兵力上的劣势。

    当然印军指挥官也很精明派了一个装甲营去诱敌。

    不过不是配备“阿琼2”的装甲营而是一个东平西凑起来的装甲营主力是20多辆t-72m主战坦克。

    必须承认印军指挥官确实有自知之明。

    为啥?

    “阿琼2”根本不适合打运动战。

    糟糕的机动性能加上巨大的战斗重量“阿琼2”的野外机动能力极差在很多地方甚至无法进行机动。

    相反部署在预先设置好的阵地上至少其120毫米坦克炮还有用武之地。

    此外依托阵地还能有效的解决防护上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印军指挥官压根就没有想过用这种笨重的坦克去挑战“哈立德2”更别说在野外战场上取得胜利了。

    只是依托阵地“阿琼2”就能击败“哈立德2”?
   存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管理